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页关于我们科研团队科研平台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正文

关于塑性和粘弹性 Talk about Plasticity and Visco-Plasticity

时间:[2018-04-19]  来源:

时间:2018年4月25日(周三)上午2:00

地点:广州大学计算机实验楼709会议室

报告人:王礼立,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195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后被选送到钱学森先生回国后刚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先后师从李敏华院士、朱兆祥先生和郑敏哲院士等,从事过塑性力学、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历任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所(院)工程师;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参与创建宁波大学,历任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浙江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力学学会理事长、浙江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二十余次应邀出访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捷克、匈牙利、韩国、挪威、波兰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和东京理科大学、法国梅斯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利物浦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欧盟ISPRA联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并多次主持国际学术会议。 作为我国开拓、发展应力波和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六十余年来致力于从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力学与材料科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及教育、科研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上踏实探索,发表论著三百余篇/册,代表作:《应力波基础》、《材料动力学》、《冲击动力学进展》、《Quest for Dynamic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of Viscoelastic Solids(粘弹性固体动态变形和断裂的探索)》和《桥梁防撞理论和防撞装置设计》等;并培育了一批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优秀学生(包括院士)。科研成果先后获全国科技大会奖、甘肃省科技成果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报告摘要:

流变学是研究变形和流动的规律,是区分变形和流动的。

关于塑性,从准静态角度,沿着弹性力学扩展到塑性力学的思路,人们习惯于讨论固体(晶体)的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相应地就喜欢用术语“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但从计及时间变量的动力学角度,习惯于讨论黏塑性流变体的应力-应变率关系,相应地就喜欢用术语“塑性流动( Plastic flow)”或更正确的“黏塑性流动( Visco- Plastic flow)”。分别对应于两种类型的本构畸变律,前者是后者的特例。

跨应变率量级的宏观实验和位错动力学微观机理,一致表明:所谓“塑性”本质上是速率/时间相关的黏塑性流变,只有在准静态下可近似忽略速率/时间相关性。其实,最早的Levy- Mises塑性增量理论本是流动型的,可看作流体力学 Newton黏性律的非线性推广。

基于位错动力学的热黏塑性畸变律,基本点建立在 Orowan公式加上热激活的位错速度Arrhenius方程上。前者建立了宏观-微观跨尺度耦合的桥梁,后者体现了热-力学耦合。其核心问题是热激活能如何依赖于切应力,它决定了热黏塑性畸变律的具体函数形式。

基于非线性双曲形势垒谱模型,讨论了常用的不同形式的热粘塑性畸变律,包括:基于Seeger’s模型的对数律,如Johnson-Cook方程;幂函数律,如Cowper-Symonds方程, Bodner- Parton方程, Zerilli- Armstrong方程,Mechanical Threshold Stress(MTS)方程等等。

基于位错动力学的热粘塑性畸变律的研究,目前仍然是力学界和材料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新的模型和文献综述仍然在不断地继续涌现。希望本文有助于大家在此基础上跟踪并参与新的发展!

上一条:冲击动载下的非线性热粘弹性 Talk about Nonlinear Thermal visco-elasticity at Impact Loading

下一条:人工心脏的复杂流动预测与血液相溶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