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页关于我们科研团队科研平台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正文

非线性表/界面流变学在界面型多相食品体系中的应用

时间:[2019-11-11]  来源:

报告人: 万芝力,副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间:11月12日(周二)10:00

地点:广州大学计算机实验楼709会议室

报告摘要::多相食品体系如乳液、泡沫等因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其宏观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两相界面性质,如界面张力、界面膜粘弹性等,因此这些食品体系被认为是界面型食品软材料。界面流变学是研究界面型食品软材料结构形成、稳定等宏观属性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关界面流变学(尤其是界面扩张流变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变形区域内,此区域内应力与应变之间呈线性响应关系,也称“线性粘弹区域”,主要对接近平衡状态的界面微机械性进行测定。但从实际角度考虑,这些研究并没有反映出泡沫或乳液等结构形成和演化的真实条件,因为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气泡或乳滴常暴露于远离平衡状态的条件下,往往涉及到大变形和高应变过程(如气泡破裂),此时界面的应力应变响应多是高度非线性的。因此,表征界面在大变形条件下的非线性响应流变学行为能更为贴切地反映多相食品体系中实际的界面性质,以更为真实地理解其与宏观功能特性之间的关联。本报告以大豆蛋白纤维、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天然两亲性小分子等为例,通过大变形界面振荡膨胀流变(Large amplitude oscillatory dilatational (LAOD) rheology)、Langmuir膜界面微结构观察等手段展示了蛋白纤维、颗粒等的两相界面行为,同时介绍了如何采用利萨茹曲线(Lissajous plots)定量分析界面在扩展和压缩时的非线性响应,并分析了界面流变与泡沫、乳液等结构形成与稳定性之间的关联性。

报告人简介:万芝力,博士,副研究员。201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14-2015年在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开展博士联合培养(食品物理及物理化学);2016年7月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II类师资博士后、助理研究员);2017年4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品胶体、界面与营养健康,蛋白质化学与营养等相关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在Langmuir, 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Food Hydrocolloids等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18篇),被选为期刊封面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3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及特别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及企业横向技术研发等多项科研项目。

上一条:材料表面微电场与污染协同驱动的水深度处理技术原理

下一条:环境限域自组装化学